一个家长的心里话

发布时间:   来源:爱无限教育

生活可以平凡  教子不能平庸

        2006年11月11日-12日,我有幸在郑州参加了董进宇博士主讲的第三期家长训练营。董博士独特的见解,新颖的理念,令人加深理解与记忆的现场操作训练,使我受益匪浅。总的感觉是:一、董博士不愧为博士。二、拔开了我心中的谜团,提高了我的自身价值,感到教育孩子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,是一种乐趣。董博士说:“如果我讲十个方法,家长在家做出三个就很伟大。”我可以说我现在非常伟大,因为我通过这次训练,我能熟练掌握六个基本理论和方法。
教子是科学 科学有规律
         参加这次训练营家长的身份都是爸爸妈妈,唯独我是爷爷,因为我是年纪最大的。处于一种动机,训练营一开始,我就认真地听、不停地记,仔细体会每一项训练内涵。这种动机是:我这辈子先搞教育,后搞新闻,也是个文化人。在教子过程中,我期盼四个子女大学毕业,可是一个也没踩过大学门,这是我心中的遗憾与不安。到底结症在那里?退二线后,我就致力研究这个问题,多次跑郑州、新乡,购买中外教子名著,还听了北京鲍兰秀、南京周弘老师的专题报告,结合自己的教子实践,进行反思与探索,以便在孙子辈身上进行在实践。
         参加训练营之前,我已认真阅读了董博士《培养真正的人》这本书,听了“如何培养优秀子女”专题演讲。董博士教子之径,使我心中豁然开朗,它犹如一桌美餐,回味不尽。为深刻领会,加深理解与记忆,享其中之乐,决定参加家长训练营。这次训练营使我深刻认识到:教育子女是一门科学,它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,有它内在的规律性。董进宇引经据典,深入浅出,结合亲身经历,以讲故事的形式,揭示了教育子女的规律。他的理念独到、透彻、系统、完整,从人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特点出发,教你从那方面引进教育,哪个环节怎样操作,为什么要那样操作,思路清晰明了,哲理观点与方法令人信服。
 目前,教子与大脑开发已引起国人注意,教育子女的书籍摆满了大小书店,品种图文并茂,琳琅满目。这些书籍的特点,一是个案体会,二是经验之谈,三是方法观点星星点点,不系统,不全面,不透彻,没有给人一个宏观的整体指导。例如,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,说的是从小学到中学阶段性的知道。周弘老师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倾注爱心全面接纳的指导。武汉陈克正老师三个女儿全是博士生,是快乐素质教育的知道,这三个案例可操作性都非常强,我非常欣赏佩服,但都是从一个侧面出发。董博士的理念观点与方法,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完整的教材。他独创的“亲子关系模型图”,直观地告诉你:教育孩子要有明确的目的,总的思路是什么,采取哪些手段,怎样与孩子沟通,家长应扮演什么角色,这样一个复杂而内容丰富的问题,浓缩在一张图形上,确是一个奇迹。在当前市场经济社会中,行行业业都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,都有培训上岗证,唯独教育孩子这项人生大业没有发上岗证。我认为参加这次训练营,荣幸地领了“上刚证”是一个难得的机遇,按照这条规律教育子女一定能够成功,一定会成功。
        要调整与孩子的关系,关系不正,教子不成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,你去开电视,没有图像,你去拉灯,灯不亮,一查线路,没拉闸刀。调整与孩子的关系,也跟闸刀一样,它是教育孩子的总开关。关系不正,你说一千道一万,气死你,即便道理正确,孩子也不听。那么,怎样才算真正的亲子关系呢?这里摘录一段董博士的话语:家长眼睛能够欣赏孩子,口中能够说出赞美的语言,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,相互支持,相互信任,相互关爱。如果关系不正常,就会扭曲孩子的心灵,造成孩子行为的偏差。亲子关系不正常表现大致有三:
         一是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。 家长认为孩子必须不折不扣地按大人的旨意行事,否则,便采取恫吓、强迫、打骂、甚至侮辱的手段,把孩子当奴隶对待,这就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,其实,天下的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的,你的孩子是上帝在你愉悦的一瞬间,顺手把一个小精灵的胚芽抛给你,借你的身体把他带到人间,同时,给你传达一个理念,安排一项任务,让你养育他终身并爱他。
         二是把孩子当成大人。把小孩当大人,是中国家长的传统看法,认为大人懂 的,孩子也应该懂,大人会做的,孩子也应该会做。孩子做错了题,教一遍两遍不会,就气急败坏地说孩子“笨蛋”、“真笨”、“我小时候经常考100分,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,不嫌丢人。”孩子做错了事,大加训斥。孩子毕竟是孩子,12岁以前的孩子基本生是不懂道理的,他的行为完全是模仿大人的。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不成熟,对同一概念与大人有不同的理解,同一行为,与大人有本质的区别。例如:孩子把考试成绩69分改为89分,和成年人偷改银行支票,性质是绝对不一样。
         三是把孩子当成警察。家长经常监视孩子的行为,孩子做作业,家长坐在一旁监看,有人给孩子打电话,审问是谁打的;偷看孩子的日记,检查孩子的书包,上学的路上跟踪孩子,通过老师和同学打探孩子的行为等等,对孩子实行严格管制。
         以上三种做法严重地扭曲了亲子关系,限制了孩子的求知探索欲望,侵占了孩子无形的生活空间,使孩子的身心成长受到严重的摧残,童年时期的想象力,创造力的萌芽被家长扼杀精光。那么,以怎样的姿态出现,才能使孩子与家长关系正常呢?
        董博士说:“当孩子把家长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时,他才能向家长敞开心扉,把他的心里话给家长说,家长才能有机会了解孩子内心想法和他外在行为的内在原因,从而使给其提供正确的指导成为可能。”12岁的孩子生理上面临青春期,心理上面临独立期,学业上面临压力期(初二课程增多),他们有点应付不了,招架不住。如果家长不倾听,孩子会找同龄人倾吐。我们平常看到的“小学生排成一队一队,中学生滚成一堆一堆,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一对一对,”小学生在玩,中学生在倾诉,大学生是谈恋爱,谈人生。同龄人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都差不多,不可能给孩子正确的指导,不但解除不了孩子的迷茫烦恼,还可能使孩子混如不良群体,误入歧途,甚至滑入犯罪的轨道。因此,孩子初中一年级使处于三叉路口的人生关键期,董博士中学生训练营为什么要最低年龄限定在12岁,也可能这是一个重要因素。
        对孩子要无条件地爱,整体接纳
         董博士讲: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能力为零,伴随他而来的是内心的恐惧和自卑,他要成为真正的人,需要家长通过爱给他安全感,通过爱使他由自卑转为自尊,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,孩子承受能力差,经常会为一些事情苦恼、烦恼、焦虑迷茫。特别是当今社会诱惑多、陷进多,别说小孩,就是大人也会经常出现闪失。所以当孩子做了好事,有了成绩要爱,但孩子出了差错,误入歧途也要爱,这就是无条件地爱。
         我们太多的家长是有条件的爱,孩子考了100分,你又抱又亲,考了50分,又打又骂,这样的爱,你不是爱孩子,是爱慕你的虚荣,怕丢脸。如果你对孩子说:“假如你考全校第一,我就给你买山地车。”这种爱是一种合同,“如果你不听妈妈的话,妈妈就不爱你啦!”这种爱是一种威胁。这种有条件的爱,家长觉得理由充足,是件好事,实际上却强化了孩子门内心的恐惧与自卑,抹杀了孩子的人格。家长爱孩子应是无条件的,没有其他的任何理由,因为他是你的孩子。爱充满世界,随时随地都可以表达。但最富有意义的爱是母爱,爱的最美场所是家庭,家庭不是单纯睡觉的地方,它是爱的港湾,父母是爱的天使,母亲是经营这个港湾的董事长。
         董博士讲到一个故事,美国总统约翰杜鲁门,当上总统时,20几个记者跑到他的家中去采访他的母亲。记者问:“约翰当选美国总统,你为他感到自豪吗?”他母亲打着毛衣,不假思索的说:“那当然,不过我更为另一个儿子感到自豪!”记者问:“那你另一个儿子在哪里?他是干什么的?”母亲说:“他到田里干活去了,他是农民,但我仍然为他感到自豪。”
 大量事实说明,孩子出了问题,100%是家长有问题。,每一个人从小都应受到家长无条件的爱,在家长爱的熏陶中成为杰出的人。
         对孩子倾注感情,是激励孩子奋发向上的源头
        董博士训练是指出:人在处理问题上有三个层面:观点层面、情感层面、行为层面。观念层面,是人身上的防线系统。所谓观念是人的大脑中对一个事物形成的思想集合,是理性的,理智的。情感层面是人处理问题的核心层,是人身上的动力系统。对于问题的处理,如果不落实到情感层面,观念浮在其上,就没有一个使人产生行为习惯,发身个动作的动力。行为层面,使指一个人所固有的他自己的行为习惯,这是说人的行为轨道,它使惯性的。一旦行为习惯形成,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条件反射。成年人听到一个正确的观点,只有10%的人养成习惯,90%的人听完观念就结束了。即我们平常说的,听了激动,想想感动,回到家里没行动。养成一个学习的行为习惯,大约需要21天。
         有观念到落实到实际行动,情感使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。例如我们做菜、白水煮萝卜,没滋没味。如果加盐、油、味精、葱花、姜丝等调料,就非常好吃。当前,养鸡、养猪都在饲料里加上崔长素,猪鸡长得快,可提高出栏,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。一件事情由观念到行为的过程,情感像调料和崔长素一样,必不可少。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。我们人是高级感情动物,人与人之间是以感情为基础的。“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”这句名言是情在前,理在后。“不全情理”,“情理不容”,说的也是情为第一,理为第二。在处理一件事情上,情感占80%,理性占20%。当情感与理性发生对撞时,人的潜意识是更接收情感的,因此,往往是情感占上风,
         中国的家长100%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,但对学习规律不甚了解。我们的孩子是人,人是一个有机体,有机体的基本生物学法则是:“逃避痛苦,追求快乐”。孩子在0-3岁时,家长觉得孩子特别可爱,特别好玩,整天逗他,亲他,夸他,理解他,原谅他,放个屁也是香的,这迎合了孩子快乐的心理,因此关系比较协调。可是孩子到了逆反期,“我”的意识比较强,处处表示“自我”,许多麻烦的事也跟着来了,家长处处不放心。由于孩子的行为发生了变化,家长的心态情绪也跟着发生了变化,由理解到不理解,由原谅到担心,由担心到埋怨,由埋怨到烦躁,在“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”的心态驱使下,经常对孩子进行破坏性批评。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事或考试失败,家长忍不住要批评。由于在气头上,什么话都能解气,能发泄自己的不满,能刺激孩子就说什么话,主要是结论性地针对孩子本身的恶语批评,比如:“你就是没能力,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”等等,这里的话语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有很大的杀伤力,家长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,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,久而久之,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一条牢不可破的神经连接-学习等于痛苦。董博士指出,现在的脑科学、神经语言学、教育心理学揭开了这个谜底,这方面董  博士的著作中有详细论述。确认孩子的优点,是孩子扩大优点改正缺点的法宝
这次训练营,让我最感兴趣的,让我提高最大的,认识最深刻的,是董老师的“确认放大原理”。确认就是你希望你的孩子向什么方向发展,你不要理会他身上有没有这方面分表现,你只要说他是这方面的人就可以了。董博士说:“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,你就可以在孩子身上培养任何优点。”孩子刚出身的时候,他们没有带着任何特点来到这个世界上,他们身上的特点,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,都是我们家长后天培养的结果。
        孙女在上小学二年级,我决定试一试,给孩子找了十个优点,她非常高兴,我就把这十条优点写的规规矩矩,贴到大镜子上,孩子每天照镜子都要看一看。结果,不得了,孩子眼睛发亮,手脚勤快,话语增多。孩子原来铅笔字写得小,不好看,但写字速度快,作业格式不工整。有两次我发现字写的比较好,我就把写字快,写得好列为优点,结果字写得非常好,作业工整,受到了老师多次表扬。以后,每学期我让她把字写得好,得小红旗多的作业本交给我,我替她存档,在她情绪最好的时候拿出来共同欣赏,她高兴透了,立志要当书法家。
         可惜我们太多的家长应用的是“反确认”,孩子整天盯在孩子的缺点上。董博士说:“你下个世纪也无法改变她。”“我们要真的想让孩子改变缺点,就是要先确认优点,强化优点,强化到他自己认为他的这些优点,然后,他自我完善的欲望开始产生,自我价值开始升高,这个孩子才产生我想要改变缺点的愿望,这个时候才可以改变。”
        教育的缓发性犹如蒸馒头,孩子的转变需要不断强化,需要一定时间
         董博士说:“人是一个有机体,不论完成什么动作,都有她的迟缓性。”就好像蒸馒头要用锅里的蒸汽来熏蒸一样。如果只向烧开锅馒头就熟了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,还需要不断往炉灶里加火,直到30分钟馒头才会熟。孩子不好好学习,也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,要把他转变过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
 孩子对学习感兴趣,好好学习,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。要养成良好的习惯,必须从小抓起。一个学生的彻底转变,要把他的优点固定下来,最快也要三个月,一般需要六个月,特殊情况一年多。因此,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爱心,耐心,恒心。如果认识不到教育的缓发性,在实施过程中就会犯急躁情绪,觉得董博士的理念不管用。不是不管用,是你没有真正领会董博士的理念。